新涌現的產品我們可以看出國內企業(yè)都在加大RFID技術的研發(fā)力度,進一步降低成本,為大規(guī)模應用作好準備。 總而言之,我國RFID產業(yè)的前景十分光明,但發(fā)展之路仍然比較曲折。發(fā)展速度雖快但卻不曾出現井噴現象,人們寄予厚望的奧運會RFID技術成功應用雖然帶動了一些應用的熱點,對行業(yè)的促進不會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快。當然也進一步證實了“以政府為主導,以應用促發(fā)展”的發(fā)展思路是非常正確的。
RFID行業(yè)產業(yè)鏈從上游到下游依次為芯片設計與制造、天線設計與制造、標簽封裝、讀寫設備設計與制造、中間件、應用軟件、系統集成。
隨著物聯網的發(fā)展,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到工業(yè)現場中。RFID的英文全稱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中文翻譯為“無線射頻識別”。它是在20世紀50年代誕生的一種無線識別技術,可以在不接觸的情況下,利用無線電(radio)來進行身份識別。根據無線電頻率的不同,RFID系統可以分成低頻、高頻、超高頻及微波四種。
在數字化飛速發(fā)展的當下,如何運用智能化的手段,提高庫存管理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對企業(yè)來說至關重要。傳統上,庫存管理通常使用條碼標簽、人工盤點等方式進行,但條碼的易復制且不防潮,以及貨物種類繁多導致手工盤點容易出現失誤,從而難以實現實物與賬面的相一致,在貨物分類、查找、盤點等方面耗時耗力。此外傳統的管理方式使得盤點數據、出入庫數據等無法具有實時性,不便于信息共享,因而不少企業(yè)現有的庫存管理始終存在缺陷。
8月21日,在2018(第四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現場,深圳地鐵與騰訊、廣電運通共同發(fā)布了擁有生物識別、無感支付等功能的最新科研成果——“生物識別+信用支付”地鐵售檢票系統解決方案。該科研成果因為可解決收費乘客刷臉乘車的行業(yè)難題,在國內軌道交通行業(yè)處于技術領先水平。
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17日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頒發(fā)中國駐英國使領館首張生物識別簽證。
中國的人臉識別技術精度及安全性已達到金融交易的級別。10月19日,由中國安全防范產品行業(yè)協會、全國安防標委會人體生物特征識別應用分技術委員會、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中國生物識別科技創(chuàng)新產業(yè)聯盟、深圳市安全防范行業(yè)協會、中控智慧科技公司聯合主辦的首屆全球生物識別大會在深圳舉行。大會主題為“智能時代生物識別新機遇”。
上海創(chuàng)米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推出創(chuàng)米小白智能門鎖C1,以及智能貓眼門鈴、室外攝像機等一系列入戶安全及相關產品,并于當日在小米有品上正式開售。
17日,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在我駐英使館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頒發(fā)中國駐英國使領館首張生物識別簽證。這也是中國在簽證量10萬張以上的主要西方國家的使領館頒發(fā)的第一張生物識別簽證。
全球企業(yè)增長咨詢公司Frost & Sullivan的分析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1年全球生物識別技術市場預計將以12%的持續(xù)復合年增長率(CAGR)增長,并在2021年達到 150億美元。目前,生物識別技術正日趨成熟,并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取得良好的應用,在解決安全問題和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未來,隨著多重生物識別技術的融合與多元化應用,將助推我國多重生物識別技術相關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得以普及,并積極拉動市場需求增長,形成跨生物技術、安防、IT等領域的新興產業(yè)。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人類的計算能力得以大幅提升,網絡的攻擊與安全之間的對抗也日益激烈。作為安全級別非常高的生物識別系統在企業(yè)和個人中的應用越來越普及。
2019年1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于挪威約維克召開的會議上,支付寶牽頭制定編號為ISO/IEC27553《移動設備生物特征識別身份認證安全要求》國際標準的提議,獲得包括美英日韓等23國代表投票支持,成為我國基于生物識別的身份認證領域ISO國際標準。
生物識別技術主要包括指紋識別、人臉識別、指靜脈識別、掌靜脈識別、虹膜識別、聲音識別等。
在Back to the Future II(1989)中,指紋用于鎖定和解鎖門。這是一種良性技術,除了截斷拇指的“ 拇指匪徒 ” 的興起。Gattaca(1997)設想了一個更加黯淡的未來,公司收集DNA樣本和遺傳歧視。
當安全系統依賴于我們獨特的人類特征時——比如我們的指紋和眼球——規(guī)避這些系統的技術遠比僅僅猜測密碼可怕得多。例如,如果有人想騙過你的虹膜掃描儀,他們真正需要的就是你的眼睛。有鑒于此,本月發(fā)表的一篇研究論文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否有一種方法可以確認被掃描的眼球是否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