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搜尋脈沖星時,利用澳大利亞帕克斯的64米射電望遠鏡,發(fā)現(xiàn)了一對很奇特的伴侶星,即脈沖星PSR J1719-1438和由“鉆石”組成的白矮星殘骸天體。而白矮星殘骸天體在圍繞著脈沖星公轉。而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該行星般大小的白矮星殘骸,其前身可能是一顆恒星。
(藝術家想象中的脈沖星和它的小伴侶星)
脈沖星PSR J1719-1438在以每分鐘10000次的速度自轉,科學家通過分析脈沖的調制,發(fā)現(xiàn)了在不超過60000公里寬的范圍內,存在著一顆它的伴侶星。該伴侶每2小時10分鐘完成繞脈沖星一圈的轉動。通過對這顆伴侶星的組成成分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它由碳和氧組成,再加上對密度的分析,科學家認定脈沖星的伴侶星為一顆白矮星。不過這顆白矮星的大部分物質都被脈沖星剝離了,已經成為了白矮星殘骸。
而且通過進步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這顆白矮星曾是一顆恒星。通過對這對伴侶星的研究,科學家可以進一步研究毫秒脈沖星的特性,并進一步揭開伴侶星是如何將物質轉移并讓一顆死亡的脈沖星自轉起來,成為一顆毫秒脈沖星。這些研究對科學家來說十分重要,或許人們就從這里作為切入點,可以了解脈沖星的種種秘密。目前科學家還在進一步研究這種伴侶系統(tǒng)的起源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