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使得安全保衛(wèi)工作更為高效、精準,媒體對此的報道口吻卻“酸溜溜”的,讓我們一起來看。
昨天一男子無證駕駛563公里從武漢到洛陽,就是為了聽張學友的演唱會,因交通違法吸引了交警的注意力,該案件隨后被依法調查。
加上之前的6次演唱會追逃,張學友今年已經完成了“七殺”。對得起江湖上“風調雨順蕭敬騰,國泰民安張學友”的稱號。
不過歌神并沒有把功勞算在自己身上。“感謝你們來看我的演唱會,無論是什么人我想都需要娛樂。”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多次演唱會追逃都是安保監(jiān)控在云云人海中找到了逃跑多時的罪犯。這人臉識別技術也是real 666!
今天,雖然人臉識別技術已經擴展到了“刷臉開機”、“刷臉入關”、“刷臉支付”等等方面,安全保障還是其首要應用領域。在為生活提供種種便利的同時,還保障了人們的基本安全需求,如今的人工智能功不可沒。
今晨,媒體發(fā)表了一篇報道,詳細例舉了過去幾年內,人臉識別安保在中國多個城市的成功應用。
在鄭州,民警帶著有人臉識別系統(tǒng)的眼鏡來鎖定火車站的偷渡者;在青島,AI攝像頭讓出現(xiàn)在啤酒節(jié)上的20多個犯罪分子無所遁形; 在蕪湖,一名殺人后潛逃的罪犯在街邊買點東西吃,也被定位……
如今,根據BBC的信息,中國已經擁有了超過17億個攝像機,預計在2020年會增加到40億。
鄭州鐵路副警長Shan Jun說,“過去都是靠直覺,你要是沒看見(這個犯罪分子),那就錯過了。” 但現(xiàn)在,有了人工智能的幫助,抓捕罪犯的效率和精確程度都大大得到了提高。
媒體的文章至此還算中立,之后就畫風突變,將單純的科技發(fā)展和應用與阻礙社會自由聯(lián)系起來。如果不加入價值觀的輸出,以客觀公正的眼光來看待,AI天網不過是一個工具,如何使用它、用它做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貴陽民警也在BBC的采訪中說明,“對平民老百姓,是老百姓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才會采用這個系統(tǒng),在不需要幫助的這種情況,我們是不需要采集他們的信息,這種信息只是在我們的大數據里頭……所以說,老百姓應該不需要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