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stimate:半導體需求“猜”測“猜”測
文章來源:國際電子商情

古埃及法老王夢中看見七只美好肥壯的母牛,從河里上來,在蘆荻中吃草,之后,另外七只丑陋干瘦的母牛也從河里上來,吃盡了那七只美好肥壯的母牛。法老王醒了,不解,再睡。這回夢見一棵麥子,長了七個肥大佳美的穗子,隨后又長了七個細弱的、被東風吹焦了的穗子。這細弱的穗子吞了那七個肥大飽滿的穗子。?——【舊約圣經,創(chuàng)世紀第四十一章拾穗:1-7】 |
法老王一覺醒來,百思不得其解,召了埃及所有的術士和博士,但是沒有一個能給法老王圓解。最后一個叫約瑟(Joseph)的希伯來少年人,成功地為法老王解夢,預測了七個大豐年及隨后的七個荒年。約瑟準確嗎?法老王有聽進嗎?這個圣經故事的完整版本和結局,就由讀者們上網搜尋,各自解讀,各自領悟個中的玄機吧。
我沒有約瑟的解夢超能力,只能憑著我在行業(yè)30年的經驗和觀察,加上我的數據分析訓練,為我們現在熾熱的市場把脈,為未來的方向作出一些“猜”測,注意,不是預測。
我先此聲明,以下的討論完全根據公開的數據,加上一些非常基本的統計學概念,但不是完全嚴謹性的科學理論,有幾個漏洞和不足,我也盡量作出注解。

以上的圖表,是我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數字,經過一些簡單數學演算后繪出來的。原始數據是公開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從網上下載,各自研究和分析。
統計從1986年1月起,把全球的半導體每月的貿易數字,分美洲,歐洲,日本和亞太區(qū)細列出來。到執(zhí)筆時,最新公布的數字是2021年3月。網上公開的版本也提供了三個月移動平均數。移動平均數的概念是把短期的波動影響減少,如季節(jié)性因素。但既然有足夠的數據,我就運用十二個月移動平均數,把全球各地的季節(jié)性和節(jié)日因素平均化,反正我們要看的是一個大趨勢。
整體而言,半導體長期是一個增長的行業(yè),但也不是永遠的只升不跌,正如我們的人生,有高也有低。
以年對年的百分比變化, 我加上一條藍線,從正百分之四十多到差不多負百分之四十,但好的時光,正增長的年頭,還是比負增長的年份多。我的分析以零增長,圖中的紅線,作為一個分水嶺,藍線從最高點,穿過紅線,到最底點,我稱之為下周期。反之,從最低點,往上穿越紅線,到最高點,我稱之為上周期。
對數字敏感和有統計學概念的讀者們可能會在這里提出一個不同的看法,分水嶺應該設定為行業(yè)的平均增長率,不是用零增長作為上周期和下周期的分野。但從商業(yè)角度,零增長可能更適合作為行業(yè)的寒暑表。
我也嘗試把一些比較有指標性的國際事件,特別是和經濟及財經有關的,標簽在圖上。我的意思不是這些事件導致半導體行業(yè)的下降軌,但我的看法是一個行業(yè)以至股票市場上升到一個點的時候,都會有調節(jié)的需要,只是等待一些時機和事件去引導這些調節(jié)的發(fā)生,就是英文的tipping point,臨界點。希望大部分的讀者們看到這里,還能跟得上我的思路和解說。

上圖是我把過往八個下周期和七個上周期的資料細列出來。下周期的平均波幅為負41.6%,平均周期為23.75個月,中位數是19個月。再詳細理解下周期的數字,一半的周期為18和19個月,是不是和摩爾定律有關系呢?我相信是有一定的關系,當行業(yè)在下降軌跡的時候,通過摩爾定律的解釋,18個月后產品性能和技術提高,生產成本降低,行業(yè)恢復增長的動力。從下周期變回上周期。上周期的平均波幅為正40.1%,平均周期為26個月,中位數是21個月。
正如我以上所說,上周期的長或短,多少受其他國際事件影響,但以21個月來推算,這個上周期的頂點將會在今年八月;以26個月來推算的話,會在明年二月。所以從往績的觀察和推“猜”,頂點將會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出現。我的猜測會是今年九月,為什么呢?過往七個上周期,其中四個都在九月終結的。從我們的經驗,半導體和電子生產行業(yè),全年一般的最高點也是在每年的第三季發(fā)生的,以應付消費者在年終節(jié)日旺季時的需求。
需要讀者們注意的是,我這里說上周期的結束,不代表行業(yè)會結束增長,只是根據我以上不完全科學的“數學模型”和對周期的定義,作出的“猜”測。如2014年9月開始的下周期,半導體行業(yè)就維持了一段很長時間的正增長。
那這一波的缺貨潮會維持多久和正增長周期能夠走多遠,真的要視乎這次疫情往后的變化,全球經濟的復蘇速度,及地緣政治的發(fā)展。但要是用股票市場作為領先經濟指標(leading indicator)的話,股民可以說對前景審慎樂觀吧。
以下的另一組數據,我選了五個日子,第一個是2020年開始交投的第一天,第二個日子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宣布這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后的市況,第三個日子是今年開市的第一天,和上一篇和這篇文章發(fā)表前的市況,最牛的是道瓊斯工業(yè)平均指數,從去年第一天到上周末前,增長了20.4%,也不算太熾熱,上海綜合指數的增長為16.4%。過去三周比特幣的價格,已有比較大幅度的回落,但相對而言,還是增長了四倍以上,合理嗎?正常嗎?太新,太前衛(wèi)的經濟,我不大懂,“木宰羊”。
但綜合而言,投資市場的財富效應,應該能夠為疫情后的經濟復蘇帶來一定的正能量。需要擔心的可能是各原材料價格上升,和各供應鏈導致的通脹升溫。廣泛應用于半導體和電子生產的銅,在此期間,價格升了差不多60%。原油價格,相對比較穩(wěn)定,相信因為很多地方和行業(yè),還停留在半停擺的狀態(tài),如航空業(yè)。但為什么還要看原油價格呢?因為運輸成本很大程度上受到原油價格的影響,與此同時,原油也是大部分塑膠物料的原材料。

以上是我日常比較注意和觀察的一些數據,相信讀者們的群體智慧,也會有不同的選項,如黃豆的價格,豬肉的價格。黃豆,豬肉,半導體,雖然好像風馬牛不相及,其實,也有接近的性質,基本上都是加工業(yè)(processing industry)。黃豆,豬肉,都是通過不同的處理手法和加工工藝,把蛋白質的市場價值體現出來。如現在主流的半導體材料,大部份也是通過各式各樣的處理和加工,把硅石或二氧化硅(silica),從沙(sand)提煉出來,再把它優(yōu)化成硅(silicon),然后做出不同的半導體產品。
正如文首拾穗篇的啟示,所望之事在“望”而不在所望之事的具體。你會缺豬肉嗎?好像會有一點點機會。會缺黃豆嗎?可能不大會。半導體產品也一樣,生產工序比較簡單的產品,有比較多供貨商的,相信缺貨的情況在年底前會有所改善。但相對比較復雜和高性能的產品,特別是應用在個別高增長行業(yè)的,如汽車,新能源,工業(yè)和基建的,相信缺貨的情況會持續(xù)到明年。
雖然半導體普遍缺貨,還好豬肉沒有缺,糯米沒有缺,咸蛋黃沒有缺,我們今年還可以享受各式各樣美味的粽子。
祝節(jié)日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