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臺灣媒體報道,臺灣5G頻譜競標已經進入第19天,3.5GHz頻段經過190個回合競價后,帶動總金額正式突破千億新臺幣大關,達到1005億新臺幣。其中,3.5GHz的300M“黃金頻段”競標金額已達988億新臺幣。
市場人士分析,如果近日仍沒有運營商妥協(xié)并放棄部分頻譜需求,金額還將繼續(xù)上漲,接下來需要關注,5G頻譜競標金額,能否超過4G頻譜第一次競標的1186.5億新臺幣的“天花板”。
按照之前預期,到2019年底將可完成競標,但由于競爭太激烈,直到現(xiàn)在仍未分出勝負。
臺灣本次5G競標包括三塊頻段,其中3.5GHz頻段的270M頻寬,底價243億新臺幣;28GHz頻段2500M頻寬,底價32億新臺幣;1.8GHz頻段20M頻寬,底價32億新臺幣。
3.5GHz頻段競爭最為激烈。主管機構為本次5G頻譜競標設置了多重拍賣機制,確保5G頻譜價高者得。例如,運營商可以共建共享,但前提是必須有頻譜,所以,即使價格再高,運營商也只能咬牙死撐,誰也不愿放棄。
此前臺灣媒體已經算過一筆賬,臺灣幾大運營商能夠動用的全部“家底”約900億新臺幣。即使以當前的競標金額來看,五大運營商已經為了5G頻譜,掏空多年積攢的“家底”。
以中華電信、臺灣大、遠傳三大運營商各付出300億新臺幣、250億新臺幣、250億新臺幣而論,預估金額占到三家運營商市值的4%、6%、11%,將對未來收益造成6%、13%、及18%不等的負面影響。
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全球各地國家和地區(qū),臺灣的1000億新臺幣金額只低于德國和意大利5G頻譜拍賣金額,但如果按照人口數(shù)量、牌照年限來看,臺灣早已成為全球第一。
有學者預測,臺灣5G頻譜競標機制,將讓運營商“口袋見底、發(fā)出哀嚎”為止。5G月資費恐怕要超過2000新臺幣,遠超民眾能夠接受的千元以下資費。